检索
 
 
本院概况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工作职能
检务指南
微电影 more
息烽检察干警《我和我的祖国》献礼70周年
息烽检察干警《我和我...
息烽检察微博
息烽检察微博
息烽检察微信
息烽检察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息检动态
息烽检察:“四驱并进”探索理论研究新实践
时间:2025-05-1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近年来,息烽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将理论研究作为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坚持问题、目标、结果三重导向有机统一,构建系统化研究机制,创新多元化工作模式,激活全员化参与热情,在理论创新与实践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检察工作现代化注入强劲智力支持。

一、完善制度体系,夯实理论研究根基

制度是保障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石。息烽检察院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备的理论研究制度体系。制定《息烽县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对理论研究的选题、申报、立项、结项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理论研究工作有章可循,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流程混乱的情况。建立课题激励机制,对优秀课题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以及在各类理论研讨活动中获奖的研究成果给予奖励,并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干警的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充分调动干警参与理论研究的积极性,让理论研究不再是部分干警的 “独角戏”,而是全院上下共同参与的 “大合唱”。

二、构建育才矩阵,锻造理论研究精锐

人才培育是提升理论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息烽检察院实施“三维赋能”培养工程:积极关注法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和优质学术资源,搭建高端学术平台,积极派员参加法学名家、实务专家开展的方法论培训。创新“双导师”带教机制,以检校交流合作为契机,邀请专家学者在专业理论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等方面给予青年干警指导;业务骨干担任实践导师,结合自身的办案实践,为青年干警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和方法,在课题攻关中实现思维淬炼与能力跃升。建立学术交流长效机制,与贵州民族大学共建智库联盟,与高校师生合作开展理论调研,促进理论研究教学与司法实务共进,形成理论研究成果20余篇,推动息烽检察院形成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人才方阵。

三、深化成果转化,贯通研用融合脉络

成果应用是检验理论研究价值的核心标准。息烽检察院坚持以实践需求为导向,加强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建立理论研究成果转化评估机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估,筛选出具有实践价值的成果,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撰写典型案例等方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检察工作举措。近两年来,息烽检察院共完成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结项2个,15篇调研文章分别获2024年第三届全国纪检监察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第二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优秀调研报告、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经验汇编、《贵州警察学院学报》等省级以上刊物采用。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作,定期组织理论研究人员与业务骨干开展座谈交流,了解业务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研究,为业务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例如针对大数据法律监督中业务与技术融合等实务难题开展专项攻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四、创新方法路径,提升科研创新质效

方法革新是驱动理论研究迭代升级的重要引擎。息烽检察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打造“智慧研究”新模式:利用Deepseek引入法律AI辅助工具。如利用智能生成理论分析框架帮助研究人员快速梳理研究思路,搭建研究框架;运用AI自动校验法律逻辑漏洞,确保研究成果在法律逻辑上的严谨性。利用平台开展线上课题研讨、学术交流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研究工作的协同性和效率。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检察业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识别类案规律、法律适用难点等潜在的理论研究课题和问题,为理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推动理论研究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升级。


版权所有:贵州省息烽县人民检察院
地址:贵州省息烽县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中文域名备案号:黔ICP备2025044300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