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通过落实制度规范、数字赋能办案、深化矛盾化解等举措,有效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助推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今年以来,审查起诉案件83件119人,其中,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79件111人,适用率为93.28%。
一、规范制度运行,筑牢办案根基
息烽检察院坚持依法适用原则,在办理认罪认罚案件过程中强化权利保障机制,严格落实权利义务告知程序,确保犯罪嫌疑人在全面知悉认罪认罚的法律后果、从宽幅度及程序选择权情况下,自愿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严把案件审查关,严格审查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认罪认罚自愿性,确保案件办理合法规范;优化法律帮助体系,建立值班律师联系机制,通过案件会商、履职评估等方式,推动值班律师实质化参与。同时,与司法行政机关密切沟通,定期对值班律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保障值班律师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发挥实质作用,有效提高法律援助质量。
二、数字赋能办案,统一办案尺度
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作为提升认罪认罚案件办理质效的重要抓手,实现办案尺度的统一。一是运用deepseek系统快速检索相关法律条文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同时借助办案辅助系统,对案件的犯罪情节、社会危害性、认罪态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生成量刑建议参考意见确保案件办理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二是运用2.0检察业务统计系统定期总结和分析认罪认罚案件的办案质效。三是与法院建立密切沟通协调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共享案件信息,定期与法院召开联席会议,就认罪认罚案件的量刑标准、程序适用等问题进行研讨,统一办案尺度,不断优化量刑建议标准,提高量刑建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深化矛盾化解,延伸治理效能
严格落实行刑反向衔接制度,减少社会对抗,积极与公安机关、法院等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案件办理的顺畅性和一致性。主动与被害人沟通,了解被害人的诉求和意见,依法保障被害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积极引导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主动向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家属释法说理,讲解认罪认罚的法律后果和政策导向,确保其对案件处理结果的理解和认可。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相关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